光绪皇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康有为 光绪帝 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

2023-11-20 12: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光绪皇帝(1875—1908年)

  清德宗光绪皇帝名载湉,爱新觉罗氏。同治十年(辛未,1871年)六月廿六日生于太平湖醇王府邸槐荫斋。生父为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氏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皇帝崩,无子,按常规皇太子应从载淳下一辈近支宗室中择立,然而慈禧太后却执意选择了载淳的叔伯兄弟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她也成为当然的养母,从而使她可以再次垂帘听政。慈禧的安排注定了载湉悲剧的一生。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命年仅4岁的载湉继清文宗为子,次年嗣承皇位,年号光绪。   自光绪二年(1876年),载湉开始在毓庆宫入学读书,师傅翁同龢力图把他培养成一位有作为的青年皇帝。   光绪十三年(1887年),载湉举行了亲政典礼,然而慈禧太后又玩弄政治伎俩训政了两年,才允许载湉亲政。为了继续控制光绪帝,慈禧太后又立她弟弟桂祥的女儿为皇后,使光绪帝在亲政与大婚后仍然形同傀儡。   载湉亲政后最受震撼的莫过于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中日甲午之战,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由于变法直接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利益,而以光绪帝为首的帝党因无实力又未能控制政局,反被后党发动戊戌政变,导致变法失败。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沦陷。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逃往西安。支持变法的光绪宠妃珍妃,力主皇帝应留京抗战,慈禧太后对她早有切肤之恨,临行前令人将她推入井中溺死。而此时的光绪帝竟只能下跪恳求而无力阻止慈禧太后的肆虐!第二年自西安回銮后,光绪帝仍居瀛台,形同废帝,惟行光绪年号而已。   光绪帝本来体质孱弱,加之多年的抑郁与愤懑,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先慈禧太后一天去世,年38岁。谥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庙号德宗。葬河北易县清西陵之崇陵。  醇亲王奕譞(1840—1891年),道光帝第七子,光绪皇帝生父。咸丰元年(1851年)封为醇郡王,娶慈禧太后之妹为妻,同治十一年(1872年)晋封为醇亲王。历任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总理海军衙门等职。曾挪用海军军费供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             爵位名。其名始于南朝末期。隋代以皇帝的伯叔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唐代以皇帝的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宋明各代一般因袭不改。清代宗室封爵的第一级称为和硕亲王,主要用以封皇子,蒙古贵族亦有封亲王者。奕譞(1840-1891年),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元年(1851年)封为醇郡王。咸丰九年(1859年)受命在内廷行走。咸丰十一年(1861年)慈禧太后发动祺祥政变,奕譞积极参与,深得慈禧太后的信任,迭授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神机营。同治十一年(1872年)晋醇亲王。同治帝死后,因无子,由慈禧太后选立奕譞之子载湉入继帝位(即光绪帝)。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为太子所建的太子宫,后为诸皇子读书之所。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永琰被乾隆帝立为皇太子后再度住进此宫。             翁同龢(1830---1904年),字声甫,号叔平,江苏常熟人。咸丰朝状元,历任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光绪帝师傅。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力主抗战,反对妥协,他是帝党的中坚人物,支持变法,但为慈禧忌恨,《明定国是诏》颁布第四天,就被慈禧开缺回籍,戊戌政变后被革职。宣统元年(1909年)追谥文恭,诏复原官。著有《瓶庐诗文稿》、《翁文恭公日记》等。              桂祥(1849—?年),满洲镶蓝旗人,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二弟。慈禧为皇太后,其已去世的父亲惠征被追封为三等承恩公,由慈禧的大弟照祥承袭爵位。因照祥已死,遂由幼弟桂祥承袭,因之被称作桂公。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桂祥以承恩公身份统率马步各营往驻山海关。曾官至神机营管理大臣、副都统。宣统时期,以皇太后父缘故,食双俸。桂祥有三个女儿,大女儿为端郡王载漪的福晋,二女儿成为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皇后),三女则嫁给了另外一个“载”字辈的皇亲辅国公载泽。桂祥一生庸碌无为。  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一年(1894—1895年),日本侵略朝鲜与中国的战争。光绪二十年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助其镇压东学党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而日本为了对外扩张,以保护侨民为名乘机进攻朝鲜,进而向清政府挑衅。八月一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因李鸿章坚持避战静守的消极方针,致使清军十分被动。日军很快攻陷平壤,然后由海陆两线直逼中国,清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辽东半岛陷落。最后日本迫使清政府签定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一年为甲子纪年的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康有为等人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一次改良运动,因发生于旧历戊戌年,其目标为改变清朝祖制成法,故称戊戌变法。变法自四月二十三日始,至八月初六日止,共计103天,又称百日维新。变法主要内容是:经济方面设农工商总局,开垦荒地,提倡私人办企业,奖励发明创造;设铁路、矿务总局,筑路采矿;全国设邮政局通邮;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政治方面精减机构,裁汰冗员。军事上裁减旧军,重练海陆军。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设立学堂、译书局、报馆等。八月初六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顽固派发动政变,变法失败,一切复旧,惟有京师大学堂未被裁撤。             光绪年间清朝廷内部两大党派之一。以慈禧太后为中心,主要人物有荣禄、李鸿章、刚毅、孙毓汶、徐用仪等中央与地方的重臣,控制军政实权,代表顽固保守势力。                光绪年间清朝廷内部两大党派之一。以皇帝光绪为核心,主要人物为翁同龢,孙家鼐、志锐、文廷式、汪鸣銮、长麟、张謇等,握有发布上谕的权力,代表革新进步势力。               慈禧太后扼杀戊戌变法的宫廷政变。戊戌变法遭到后党的痛恨和反对,他们准备乘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到天津阅兵时举行政变,以废黜光绪帝。帝党得知后,企图拉拢新建陆军首领袁世凯救护光绪帝,结果却被袁世凯出卖。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幽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随即杀害策划维新变法的“六君子”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通缉康有为和梁启超,罢免维新官员,戊戌变法彻底失败。              紫禁城西侧的皇家园林,明清皆称西苑。东至紫禁城、景山以外,北、西、南三面皆抵皇城。面积约为紫禁城的6倍,是在金、元两代皇家园林的基础上经营而成。中心地带为南、中、北三海的广阔水域,水面相连通,四周建有大量园林建筑。其中保持较完整的有南海瀛台建筑群(清晚期幽禁光绪帝之处);北岸流水音、流杯亭、丰泽园、静谷等处;以及北海团城、琼岛、太液池东岸和北岸建筑群。现北海辟为公园对外开放,中南海为中央政府办公区。  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姓他他拉氏。光绪十五年(1889年),光绪帝大婚时,纳长叙二女入宫,姐为瑾嫔,妹为珍嫔。光绪二十年(1894年)珍嫔晋封为珍妃,因忤慈禧太后旨意,该年被降为贵人,第二年恢复妃号。其与光绪帝感情笃挚,政治上多支持光绪帝,因而招致慈禧太后忌恨,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前夕被慈禧太后下令推入宫内深井溺死。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光绪帝自西安回銮后追为珍贵妃。    新嗣皇帝为已逝皇帝所上牌位之号称庙号,一般开国之帝称“祖”,后世有德之帝称“宗”。             清西陵是清王朝入关后建立的第二组皇家陵墓群,位于北京以西140公里的河北省易县永宁山下,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它与河北省遵化县的清东陵分列北京左右,按“昭穆制度”安葬帝王。西陵陵圈周长200华里,内有雍正、嘉庆两朝皇帝、皇后、皇妃,道光皇帝、皇后,光绪皇帝、皇妃10座陵寝以及4座公主坟,共葬有76人。西陵墓群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反映出清代皇家陵寝的建筑规制。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TAG标签耗时:0.056466102600098 秒

关键词: 醇亲王奕譞

醇亲王奕譞(1840—1891年),道光帝第七子,光绪皇帝生父。咸丰元年(1851年)封为醇郡王,娶慈禧太后之妹为妻,同治十一年(1872年)晋封为醇亲王。历任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总理海军衙门等职。曾挪用海军军费供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

醇亲王奕譞 亲王

爵位名。其名始于南朝末期。隋代以皇帝的伯叔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唐代以皇帝的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宋明各代一般因袭不改。清代宗室封爵的第一级称为和硕亲王,主要用以封皇子,蒙古贵族亦有封亲王者。

亲王 奕譞

奕譞(1840-1891年),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元年(1851年)封为醇郡王。咸丰九年(1859年)受命在内廷行走。咸丰十一年(1861年)慈禧太后发动祺祥政变,奕譞积极参与,深得慈禧太后的信任,迭授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神机营。同治十一年(1872年)晋醇亲王。同治帝死后,因无子,由慈禧太后选立奕譞之子载湉入继帝位(即光绪帝)。

奕譞 毓庆宫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为太子所建的太子宫,后为诸皇子读书之所。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永琰被乾隆帝立为皇太子后再度住进此宫。

毓庆宫 翁同龢

翁同龢(1830---1904年),字声甫,号叔平,江苏常熟人。咸丰朝状元,历任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光绪帝师傅。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力主抗战,反对妥协,他是帝党的中坚人物,支持变法,但为慈禧忌恨,《明定国是诏》颁布第四天,就被慈禧开缺回籍,戊戌政变后被革职。宣统元年(1909年)追谥文恭,诏复原官。著有《瓶庐诗文稿》、《翁文恭公日记》等。

翁同龢 桂祥

桂祥(1849—?年),满洲镶蓝旗人,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二弟。慈禧为皇太后,其已去世的父亲惠征被追封为三等承恩公,由慈禧的大弟照祥承袭爵位。因照祥已死,遂由幼弟桂祥承袭,因之被称作桂公。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桂祥以承恩公身份统率马步各营往驻山海关。曾官至神机营管理大臣、副都统。宣统时期,以皇太后父缘故,食双俸。桂祥有三个女儿,大女儿为端郡王载漪的福晋,二女儿成为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皇后),三女则嫁给了另外一个“载”字辈的皇亲辅国公载泽。桂祥一生庸碌无为。

桂祥 甲午战争

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一年(1894—1895年),日本侵略朝鲜与中国的战争。光绪二十年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助其镇压东学党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而日本为了对外扩张,以保护侨民为名乘机进攻朝鲜,进而向清政府挑衅。八月一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因李鸿章坚持避战静守的消极方针,致使清军十分被动。日军很快攻陷平壤,然后由海陆两线直逼中国,清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辽东半岛陷落。最后日本迫使清政府签定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一年为甲子纪年的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康有为等人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一次改良运动,因发生于旧历戊戌年,其目标为改变清朝祖制成法,故称戊戌变法。变法自四月二十三日始,至八月初六日止,共计103天,又称百日维新。变法主要内容是:经济方面设农工商总局,开垦荒地,提倡私人办企业,奖励发明创造;设铁路、矿务总局,筑路采矿;全国设邮政局通邮;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政治方面精减机构,裁汰冗员。军事上裁减旧军,重练海陆军。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设立学堂、译书局、报馆等。八月初六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顽固派发动政变,变法失败,一切复旧,惟有京师大学堂未被裁撤。

戊戌变法 后党

光绪年间清朝廷内部两大党派之一。以慈禧太后为中心,主要人物有荣禄、李鸿章、刚毅、孙毓汶、徐用仪等中央与地方的重臣,控制军政实权,代表顽固保守势力。

后党 帝党

光绪年间清朝廷内部两大党派之一。以皇帝光绪为核心,主要人物为翁同龢,孙家鼐、志锐、文廷式、汪鸣銮、长麟、张謇等,握有发布上谕的权力,代表革新进步势力。

帝党 戊戌政变

慈禧太后扼杀戊戌变法的宫廷政变。戊戌变法遭到后党的痛恨和反对,他们准备乘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到天津阅兵时举行政变,以废黜光绪帝。帝党得知后,企图拉拢新建陆军首领袁世凯救护光绪帝,结果却被袁世凯出卖。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幽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随即杀害策划维新变法的“六君子”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通缉康有为和梁启超,罢免维新官员,戊戌变法彻底失败。

戊戌政变 西苑

紫禁城西侧的皇家园林,明清皆称西苑。东至紫禁城、景山以外,北、西、南三面皆抵皇城。面积约为紫禁城的6倍,是在金、元两代皇家园林的基础上经营而成。中心地带为南、中、北三海的广阔水域,水面相连通,四周建有大量园林建筑。其中保持较完整的有南海瀛台建筑群(清晚期幽禁光绪帝之处);北岸流水音、流杯亭、丰泽园、静谷等处;以及北海团城、琼岛、太液池东岸和北岸建筑群。现北海辟为公园对外开放,中南海为中央政府办公区。

西苑 珍妃

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姓他他拉氏。光绪十五年(1889年),光绪帝大婚时,纳长叙二女入宫,姐为瑾嫔,妹为珍嫔。光绪二十年(1894年)珍嫔晋封为珍妃,因忤慈禧太后旨意,该年被降为贵人,第二年恢复妃号。其与光绪帝感情笃挚,政治上多支持光绪帝,因而招致慈禧太后忌恨,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前夕被慈禧太后下令推入宫内深井溺死。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光绪帝自西安回銮后追为珍贵妃。

珍妃 庙号

新嗣皇帝为已逝皇帝所上牌位之号称庙号,一般开国之帝称“祖”,后世有德之帝称“宗”。

庙号 清西陵

清西陵是清王朝入关后建立的第二组皇家陵墓群,位于北京以西140公里的河北省易县永宁山下,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它与河北省遵化县的清东陵分列北京左右,按“昭穆制度”安葬帝王。西陵陵圈周长200华里,内有雍正、嘉庆两朝皇帝、皇后、皇妃,道光皇帝、皇后,光绪皇帝、皇妃10座陵寝以及4座公主坟,共葬有76人。西陵墓群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反映出清代皇家陵寝的建筑规制。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清西陵 大事年表

同治十三年(1874年 甲戌) 二月 日本以台湾高山族误杀琉球船民为借口,出兵台湾。 三月 日军侵略台湾。 五月 以慈禧皇太后万寿节,予在京旗官年60以上者恩赏。 六月 命翁同龢直弘德殿。 十一月 命内外奏牍呈两宫披览。晋慧妃为皇贵妃,珣嫔为珣妃。 十二月 载淳逝于养心殿,年19。两宫太后召惇亲主奕誴、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等,宣懿旨,以醇亲王之子载湉承继文宗,入承大统,为嗣皇帝,俟嗣皇帝有子,再承继大行皇帝。赐奕譞以亲王世袭罔替,并免朝会行礼。王大臣等以遗诏迎载湉于太平湖醇亲王邸,与慈安太后居钟粹宫;慈禧太后居长春宫;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诏停三海工程。以明年为光绪元年。上大行皇帝谥为“毅”,庙号穆宗,封皇后为嘉顺皇后,皇贵妃为敦宜皇贵妃。 光绪元年(1875年 乙亥) 正月 光绪帝御太和殿即皇帝位。 二月 同治帝嘉顺皇后逝。马嘉礼案件发生,英国势力开始侵入西藏。英国借马嘉礼案强迫清政府签订《烟台条约》。 九月 奉安穆宗帝后梓宫于隆福寺。阅惠陵工程。 十二月 命醇亲王奕譞照料毓庆宫皇帝读书事务。内阁学士翁同龢、侍郎夏同善授读,御前大臣教习满、蒙语言文字及骑射。 本年 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讨伐阿古柏,收复新疆两路。 光绪二年(1876年 丙子) 四月 光绪帝始入毓庆宫读书。 光绪三年(1877年 丁丑) 三月 以山陵未安,颁庆赏宴外宾典礼暂缓举行。 光绪四年(1878年 戊寅) 六月 李鸿章开办滦州开平矿务局。 光绪五年(1879年 己卯) 三月 葬穆宗帝后于惠陵。 闰三月 吏部主事吴可读于东陵仰药自尽,遗疏请预定大统。 四月 以吴可读所请,前旨已明,只予吴可读恤典。唐山胥各庄运煤铁路兴工,成为中国自办铁路之始。 六月 懿旨允醇亲王奕譞居家养疾,解职。 光绪七年(1881年 辛巳) 三月 慈安太后逝于钟粹宫,上谥为孝贞皇后。 九月 葬孝贞皇后于遵化定东陵。 光绪八年(1882年 壬午) 六月 翰林院侍读温绍棠奏称时事多难,请皇太后励精勤政,诏以皇太后尚未康复,饬之。命整顿八旗官学。 光绪九年(1883年 癸未) 五月 法军进攻越南河内的纸桥,挑起中法战争。 光绪十年(1884年 甲申) 三月 以恭亲王奕訢因循贻误罢军机大臣,家居养疾。 八月 法舰炮轰福建马尾造船厂挑起马尾海战。 光绪十一年(1885年 乙酉) 二月 中法战争结束。 五月 懿旨勘修南北海工程。 九月 改台湾府为行省,刘铭传为台湾巡抚。设立海军事务衙门,命醇亲王奕譞总理,节制调遣沿海水师等。 十月 拨年节宫用银5万两赈给山东灾区。 光绪十二年(1886年 丙戌) 六月 懿旨:钦天监于明年正月择皇帝亲政日期。醇亲王等合词疏请皇太后仍训政,不许。皇帝亲政定于明年正月十五日举行。醇亲王等复申训政之请,懿旨勉从之,命醇亲王仍措理诸务。  光绪十三年(1887年 丁亥) 正月 光绪帝始亲政。 二月 懿旨:醇亲王以亲王世袭罔替,朝廷大事,仍备顾问。 光绪十四年(1888年 戊子) 二月 改清漪园为颐和园,诏修颐和园,备皇太后临幸。 六月 懿旨:皇帝大婚礼明年正月举行,二月初三日归政。 十月 懿旨:立都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为皇后。选侍郎长叙之女他他拉氏姐妹为瑾嫔、珍嫔。 光绪十五年(1889年 巳丑) 正月 大婚礼成。 二月 慈禧皇太后归政。 三月 光绪帝奉皇太后巡颐和园,阅水陆操。 光绪十六年(1890年 庚寅) 十一月 醇亲王奕譞逝,辍朝7天,奉太后临邸视殓,命奕譞之子载沣即??) 四月 颐和园工成。 光绪十八年(1892年 壬辰) 十二月 为办慈禧太后6旬万寿,诏王大臣承办,会同户、礼、工部及内务府博稽旧典,详议以闻。特于宗人府设庆典处。 光绪十九年(1893年 癸巳) 六月 命直隶择保精晓天文、医理、卜筮、数学及娴于堪舆者,上之内务府。 光绪二十年(1894年 甲午) 正月 懿旨:6旬万寿,晋封妃嫔名号。 七月 日军在丰岛海面突然袭击中国运兵船,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九月 懿旨:起恭亲王奕訢直内廷,管总署、海军署事,并会同措理军务。北洋海军在黄海遭遇日本海军,爆发黄海海战。 十月 各国使臣于文华殿呈递国书,贺慈禧太后6旬万寿。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纲领,成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十二月 北洋海军保卫威海卫之战。 本年 清廷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乙未) 三月 李鸿章代表清廷在日本马关议和,签订《马关条约》。 四月 康有为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1300名举子,上书都察院要求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六月 康有为与梁启超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十月 俄、德、法三国干涉,迫使日本放弃对中国辽东半岛的主权要求。此为“三国干涉还辽”。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丙申) 四月 沙俄诱订《中俄密约》,攫取中东铁路权,将侵略势力伸入东北三省。 五月 光绪帝屡奉太后临醇王邸视醇王福晋(即光绪帝生母)疾。醇王福晋叶赫那拉氏逝,辍朝11日。懿旨:醇王福晋逝,应称“皇帝本生妣”。 六月 躬送醇王福晋金棺奉移。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丁酉) 十月 巨野教案发生,德国以此强占胶州湾,引发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戊戌) 正月 元旦受礼改于乾清宫,停宗亲宴。 三月 康有为等在北京组织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 四月 选派宗室王公出洋游历;光绪帝亲选亲王、贝勒,公以下闲散人员由宗人府保荐。召见康有为,命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颁布“定国是诏”,开始百日维新。 五月 诏立京师大学堂;陆军改练洋操;自下科始,乡、会、岁科各试,改试策论;诏八旗两翼诸营,均以其半改习洋枪。 六月 诏改定科举新章。 七月 诏裁詹事府、通政司、大理、光禄、太仆、鸿胪诸寺,归并其事于内阁,礼、兵、刑部兼理之。赏内阁侍读杨锐、中书林旭、刑部主事刘光第、江苏知府谭嗣同并加四品卿衔,参预新政。诏袁世凯来京。维新派于上海创办《时务报》,以汪康年为总理,梁启超为总主笔。 八月 慈禧太后复垂帘于便殿训政。诏康有为结党,夺职下狱。康有为逃,杨锐、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下狱处斩。光绪帝被禁瀛台,懿旨一切复旧。 九月 户部奏准发行“昭信股票”。 是年 义和拳改称义和团,山东义和团首先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己亥) 八月 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十二月 诏以端郡王载漪之子溥儁为穆宗嗣,封皇子。命崇绮直弘德殿,授皇子读书,此为己亥建储。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庚子) 正月 以知府经元善等联名上疏谏立嗣,籍家治罪;诏通缉康有为、梁启超,毁所著书。 四月 义和团起义,入京师。 五月 义和团焚正阳门城楼,杀德使克林德。清廷发布诏书,向列强宣战。嘉奖义和团为“义民”,并令各省督抚招募义民成团,借以御外侮。慈禧太后召王公大臣等入见,谘众论。盛怀宣致电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策划东南互保。 六月 八国联军组成。东南互保运动在发展。 七月 命荣禄以兵护各国公使往天津,德、奥、美、英、法、日、意、俄八国联军陷北京。光绪帝、慈禧太后仓惶出逃西安,珍妃被害于宫中。史称“庚子西狩”。沙俄在北方制造“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九月 慈禧至西安,以抚署为行宫。兴中会举行惠中起义。 十二月 慈禧太后于西安宣布“变法”,晚清“新政”开始。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辛丑) 七月 奕劻、李鸿章在北京与十一国公使订立《辛丑条约》。 八月 慈禧太后、光绪帝等自西安起程还京。 十月 车驾到开封。懿旨:撤溥儁皇子?妃上年殉节宫中,追晋贵妃。 十二月 光绪帝、慈禧太后见各国公使及夫人于养性殿。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癸卯) 三月 为谒西陵诏修铁路。 五月 邹容从日本回国,发表《革命军》,提出了开创“中华共和国”的口号。 十月 英军侵入西藏,清廷未组织反抗。 光绪三十年(1904年 甲辰) 四月 英军入侵西藏,西藏人民展开江孜保卫战。 闰五月 “苏报案”发。 六月 英军攻陷拉萨。 十月 见奥、德、俄、比诸国使节于皇极殿。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乙巳) 七月 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立宪派掀起立宪运动。 是年 由于美国迫害在美华工而激起抵制美货运动,是一场广泛的群众反帝爱国斗争。日、俄爆发争夺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丙午)  正月 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即宣统皇帝)生于醇王府,母为亲王嫡福晋苏完瓜尔佳氏。 七月 考察宪政大臣载泽呈递密折,力请清廷当机立断,宣布立宪,以保政权。颁诏预备立宪,先行更定官制。内阁、军机处、外务、吏、礼、学各部及宗人府、翰林院仍旧,改巡警部为民政部,户部为度支部、兵部为陆军部、刑部为法部,工部并入商部,为农工商部,增设邮传部、军咨部、海军部、资政院、审计院。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丁未) 八月 光绪帝病重。立资政院,命贝子溥伦、孙家鼐为总裁。岑春煊北上京师掀起丁未政潮。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戊申) 十月 光绪帝病危。懿旨: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在宫中教养,载沣监国为摄政王。光绪帝逝于瀛台涵元殿,年三十八。懿旨:以溥仪入承大统为嗣皇帝,承继穆宗为嗣,兼承大行皇帝之祧。尊慈禧太后为太皇太后。次日,慈禧逝。以皇后叶赫那拉氏为皇太后。 十一月 溥仪即位于太和殿,以明年为宣统元年。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